在內分泌科門診,經常有患者發現自己的甲狀腺有一個或多個結節來就診,這些結節有些是在體檢中發現,有些是在做其他的檢查中偶然發現,還有些是覺得頸部不舒服做甲狀腺B超中發現,少部分人是自己發現頸部有一個明顯的包塊。很多人擔心這個結節或腫塊有什么問題?需不需要進一步的治療?
據了解,人群中甲狀腺結節發病率18.3%~70.6%,普查可觸及者占3-6%,超聲檢查發現者占20-60%。
甲狀腺彩超報告中經常看到的TI-RADS分級,它是指導醫生治療的重要輔助手段,它從結節的大小、形狀、性質、血流、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分成了1到6級。
目前,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其中非手術治療包括隨訪觀察、藥物治療、化學消融、同位素治療和熱消融治療,不同措施各有利弊。從實施難度和患者接受度來看,隨訪觀察患者的接受度最高,最簡便;手術治療的依從性最高,但費用較高且會出現相關的并發癥風險。
結節分為“良性”結節和“惡性”結節。良性甲狀腺結節的非手術治療方法包括隨訪觀察、甲狀腺激素抑制治療、囊液抽吸/注射治療、放射性碘治療、消融治療和其它藥物治療。其中,消融治療對于很多患者是個新名詞,它的技術優勢:
1.保留甲狀腺功能,避免術后終身服藥。
2.避免或減少甲狀旁腺與喉返神經損傷。
3.實現頸部無瘢痕、滿足患者美容需要。
4.住院時間短,術后即可下床。
它的適應癥主要包括:
1.甲狀腺單發或多發結節。
2.無兒童期放射治療史。
3.患者存在相關的自覺癥狀(如異物感、頸部不適等)或要求美觀需要治療者。
4.手術后殘余復發結節,或結節體積明顯增大。
5.患者高齡合并心肺功能障礙不能耐受手術,或心理壓力大不愿意接受手術治療。
對于“惡性”結節,最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
對于性質待定的結節,需要根據患者的意愿、基因的篩查等綜合考慮治療手段。
綜上,對于甲狀腺結節的治療,診斷是基礎,方法包括彩超、基因、穿刺等各項檢查,治療上應綜合考慮方案的有效性、適宜性、安全性、經濟性及依從性,權衡利弊后尋找最佳治療方案。
預約掛號:微信搜索并關注“馬鞍山市人民醫院”--點擊微信底部“預約掛號”--“預約掛號(含東院)”--“預約掛號”---根據就診地點選擇“市人民醫院(即湖北路45號醫院本部)”或“東院(湖南東路519號)”--“內分泌門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