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關山難越,勝雪白衣逆行。即使疫情防控如高山難越,然總有勝雪白衣之人嚴守在前,為防疫牢筑防線,姑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體工作人員亦是如此。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心始終按照各級疫情防控指揮部要求,認真開展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戴口罩、忙消殺、測體溫、采核酸,戰高溫、斗嚴寒,駐守隔離賓館,執勤交通卡口,三年里,中心的全體人員堅守在各自的工作崗位,時刻聽從號令,完成各項任務。所有的艱辛和汗水都沉浸在這三年的日日夜夜里,所有的畫面定格在腦海,清晰的仿佛就在昨天。
還是從三年前疫情開始說起吧。武漢封城的消息造成了短暫的緊張不安。我們在思考該怎樣行動起來做好應對。首先整理統計庫存的酒精和口罩。一通電話過后才發現防護服和N95口罩成了遙不可及的奢侈品,無處購買。口罩節約著用,沒有防護服就用手術衣替代。那段時間的主要工作就是籌集口罩、防護鏡和防護服,面臨感染的風險下,我們想方設法,絕不能“坐以待斃”。
真正參與抗疫的第一項任務是2020年2月協助當地衛生院開展卡口執勤。當時的卡點設在012縣道長江鋼鐵廠的路邊,風雪交加,路邊臨時搭建的一間簡易工棚就是輪崗的休息場所,木板床、軍大衣、一個電水壺是房間里的簡單配置,值得安慰的是安裝了空調,口罩還夠用。我們的醫務人員頂著風雪,深一腳淺一腳地給來往車輛的駕乘人員測量體溫。天寒地凍,但我們參與抗疫的熱情卻異常高漲,沒有猶豫,沒有怨言,我們順利完成了疫情防控的處子秀,同時也感受到了疫情防控的緊張氣氛。
進入2022年,醫務人員不足的情況表現得更加嚴重,隔離酒店、卡口、方艙醫院紛紛告急,大規模的全員核酸檢測也捉襟見肘。多次接到緊急通知的電話后,立即組織派人支援。在衛健委的安排下,我們先后支援馬鞍山經開區、太白鎮、姑孰鎮開展全員核酸檢測,進駐隔離酒店提供醫療和心理健康服務,其中執勤時間最久的是太白高速口,流動人員多,工作量大。4月至10月期間我們一直值守在太白高速口,白班夜班交替,克服了高溫關、休息關、蚊蟲關。因為執勤期間不能回家,有的同志就把孩子委托給老人或鄰居看管,克服了“孩子關”。趙斌是當涂藍天救援隊的志愿者,疫情期間一直兼顧著藍天救援的任務;肖琦、張美玲孩子還在上小學,聽說媽媽因為抗擊疫情不能回來,也懂事地不再哭著要媽媽;臨近退休的鄭有群,患有多種慢性病,還堅持報名去隔離酒店。同志們克服著各種各樣的困難,保證了各項工作的的順利開展。我們也不斷進行工作調整,統籌人員安排,全力配合政府的抗疫大局。
外援的任務緊鑼密鼓,社區“自留地”的核酸檢測也馬不停蹄地自我消化。基本醫療不能影響,人員健康狀況需要考慮,各個執勤點的后勤保障、物資供應以及輪崗的交通問題都需要安排和協調。人員短缺、任務繁重,科學合理地安排是每天的必修課。一切困難都在大家無怨無悔、堅韌不拔的努力下迎刃而解。白衣為甲,責無旁貸!三年里,大家都做好了隨時出發的準備,一接到通知立即打點行裝,匆匆和家人告別就趕赴各個執勤地點,完成使命。沒有鮮花和掌聲,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有的只是默默地付出和奉獻。
“世界上沒有超級英雄,只不過是無數人在發光”。這場與新冠病毒持續三年的拉鋸戰終于迎來了曙光,在“黎明”之前,一身白衣的戰士們一次又一次成為阻擋疫情的“盾牌”,這道盾牌的背后是前仆后繼與眾志成城。微光集束,螢火匯成星河,在黑暗中前行的每一位醫務工作者,我們始終相信烏云不可遮月,疫情不可擋春。抗疫就像爬山,越臨近山頂的每一步都越發的沉重。只要不放棄,一步一步踏實地走完腳下的臺階就一定能到達終點,去迎接最壯麗的風景。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選對了方向,你只管風雨兼程一往無前,終有一天可以到達心中的頂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