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以來,醫院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健全公共衛生體系,加強重大疫情防控救治體系和應急能力建設,有效遏制重大傳染性疾病傳播”等精神。作為一名新時代住培醫生,在日常住培學習、臨床醫療工作中也有著自己一些所思所感。
不知不覺來到馬鞍山市人民醫院已將近兩年的時光,要我說這兩年最考驗人,最讓人難忘的是什么?那一定是抗疫! 剛來馬鞍山市人民醫院住培的時候,正值疫情肆虐。經歷了城市管控,醫院管控。出入小區需要憑著手上的通行證,進出醫院需要安康碼、量體溫。每天上班需要穿著防護服給住院病人及家屬采集核酸,當醫院人手不夠的時候,去社區、去高鐵站參與采集定點核酸檢測工作。身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國家給我們一個穩定的家,我么需要給全國人民做好醫療保障。尤記得當疫情剛放開的時候,我正好在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輪轉。老實說我們跟大家一樣,也是突然知道國家選擇疫情放開的決定,但我們相信祖國,做這種決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們當時每天收的都是發燒咳嗽的病人,因為核酸不做,我們也不知道是不是新冠陽性的病人,但我們依然沖在第一線,負責接診病人,與患者及家屬溝通,詢問患者的發病情況及用藥情況,同時安撫著病人焦慮的情緒。隨著接診的病人越來越多,身邊的同事也逐漸被傳染。輕傷不下火線,如果發燒不燒到38.5℃以上,大家都不輕易請假,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想著如果自己倒下了,床上的病人怎么辦。同事之間相關調侃到,“誰也不能倒下噢,等這波疫情過去了,大家要相約去吃烤肉。”最終在大家眾志成城、齊心協力,全院擰成一股繩的力量下,我們將大多數的新冠陽性病人治愈安全送回家。我想這應該就是實力擔當、大醫擔當!這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團結力量。
“有時是治愈,常常是幫助,總是去安慰”,100多年前特魯多醫生的這句話是我行醫路上的燈搭。它告訴我醫學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人文學,離不開高精尖的科技、精湛的技術、充足的知識儲備,也同樣需要人性的光芒和對生命的敬畏。在疫情放開,人民最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迎難而上。一個國家的進步,印刻著青年的足跡;一個國家的未來,寄望于青春的力量。我輩青年,以理想為帆,不懼遠航。我輩青春,以奮斗為架,不畏風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醫務工作者,在這三年住培期間,我會不斷積累臨床經驗,夯實理論。不忘醫者初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的重要指示,立足醫療事業,干好本職工作,增強業務能力,提高患者滿意度,以科學,守正的態度立足于本職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不遺余力為醫學事業奮斗終身,力爭做到精誠二字,為中華民族的醫療衛生事業貢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