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心臟的跳動極不規律,會表現出心率增快或者減慢,以快速型房顫最為多見,該病多見于既往有高血壓、冠心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危險性很高,可引起心力衰竭、中風和猝死,該病可以通過射頻消融手術治療。那么,你對房顫了解多少?所有的房顫患者都能做射頻消融手術嗎?房顫射頻消融術后需要注意什么?
一、關于房顫
(一)臨床表現
1.典型癥狀。房顫類型不同,患者臨床表現有所不同,包括:(1)初發房顫:首次確診或者初次發作的房顫;(2)陣發性房顫:持續時間≤7天,患者通常伴有心慌、心悸、心率快、乏力等癥狀,能自行終止;(3)持續性房顫:持續時間>7天,患者通常伴有心悸、氣短、活動后心率加快等癥狀,一般不能自行終止;(4)永久性房顫,持續時間>1年,不能自行終止,或者終止后又復發,患者通常伴有心慌、心悸、氣短、胸悶等癥狀,重者甚至可能會出現暈厥、猝死的情況;(5)長程持續房顫:治療后沒有得到緩解,而且長期存在的房顫。
2.其他癥狀。部分患者可能會伴有多尿的癥狀,這是由于房顫時人體內的鈉含量增加使得細胞外液增加所致。
(二)常見并發癥
1.腎動脈栓塞。患者一般表現為少尿、血尿、腰痛等。
2.腦動脈栓塞。患者一般表現為嗆咳、頭痛、偏癱、意識障礙等。
3.肺動脈栓塞。患者一般表現為咳嗽、胸痛、出冷汗、呼吸困難、面色蒼白等。
4.冠狀動脈栓塞。患者一般表現為心絞痛。
5.肢體動脈栓塞。患者一般表現為麻木、疼痛、運動障礙等。
6.腸系膜動脈栓塞。患者一般表現為腹痛、腹脹、腹瀉等。
二、所有的房顫患者都能做射頻消融手術嗎?
并非所有的房顫患者都能進行射頻消融治療。雖然房顫射頻消融術確實適合絕大多數人,但也有比較嚴格的適應癥,對于存在以下情況的患者,不建議進行房顫射頻消融術,包括:(1)左心房太大或者心房內有血栓的病人;(2)既往有出血史或者凝血功能障礙的病人;(3)全身臟器衰竭的病人,這類患者耐受性差,進行介入治療的風險較大;(4)有甲亢病史且經藥物控制的病人。
盡管房顫射頻消融術近年來一直在不斷完善,安全性比較高,但實際上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而且處理不好可能會導致致命的并發癥。所以建議是否進行房顫射頻消融術,應由醫生綜合評估后,再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三、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注意事項
(一)癥狀監測
1.術后注意觀察下肢有無腫脹、疼痛等情況。若患者發生下肢腫痛伴有皮膚溫度增高等癥狀,應懷疑有下肢靜脈血栓的可能。
2.術后注意觀察穿刺點有無出血、血腫等情況。雖然房顫射頻消融術屬于微創手術,但穿刺股靜脈的同時可能會損傷股動脈,加之術中需用大量的抗凝藥物,所以術后必須密切關注穿刺部位的出血情況,如有滲血或血腫,建議局部加壓包扎。
(二)定期復查
為防止疾病復發和血栓形成,患者術后需要規律服用抗凝藥,而服用抗凝藥有出血的風險,所以建議患者定期到醫院復查。
(三)心率監測
由于房顫射頻消融術后仍存在一定的復發率,術后需繼續服用一段時間抗心律失常藥物,尤其是術后3個月內,例如美托洛爾、胺碘酮等。這些藥物可能會引起心動過緩、心力衰竭等不良反應,所以建議護士教會患者術后注意測量心率和脈率,以一分鐘為記錄,觀察心率與脈率的變化情況,必要時采取24小時動態心電圖監測。
(四)重視就醫
建議患者術后出現以下不適癥狀時應及時就醫,包括:(1)皮膚粘膜有青紫斑塊;(2)體溫超過38度;(3)穿刺部位腫脹;(4)房顫癥狀嚴重;(5)心房食管瘺,非常嚴重,易在術后大約一個星期左右發生,此時患者通常伴有發熱、中風等癥狀,是由于治療導致食管受損使得食物漏入心房造成感染所致,患者需要注意術后2-3個月的飲食;(6)出血,為防治血栓術后需注意抗凝治療,但若抗凝過度便會出現出血情況;(7)血栓,由于房顫射頻消融術中導管內器械操作易形成凝血所致。
(五)適當休息
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患者應注意休息,盡量選擇臥床靜養,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避免劇烈運動,避免精神心理壓力過大,避免進行重體力勞動。病情緩解者可適當運動,但運動強度應在自身可承受范圍內,以不感覺到胸悶、心慌、氣短、呼吸困難為宜。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患者應多休息,但不鼓勵長期臥床。
(六)規律用藥
1.用藥原則。謹遵醫囑正確、規范、規律用藥,避免漏服,不可隨意減量、停藥或更換藥物,以免影響藥物療效的發揮從而導致疾病進一步加重。
2.堅持服用控制心率的藥物。由于手術初期患者很有可能會出現心律失常的情況,為緩解不適癥狀,還需服用控制心率的藥物。用藥期間注意觀察是否出現不適癥狀。
3.規律服用抗凝藥物。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患者應在醫生指導下堅持口服2至3個月的如華法林等抗凝藥物。用藥期間應注意定期復查凝血功能并測PT、INR。
4.規律服用抑制胃酸的藥物及促進胃腸道蠕動的藥物。房顫射頻消融術后患者應堅持服用上述藥物一個半月到兩個月。
(七)合理飲食
1.飲食原則。包括:(1)根據自身營養狀況,制定科學飲食計劃,合理搭配膳食結構,營養、均衡、清淡飲食,日常飲食應多選擇相對溫涼的軟質食物;(2)細嚼慢咽,少食多餐,定時定量,規律飲食,不可暴飲暴食,不可偏食或挑食。
2.飲食推薦。包括:(1)多喝水;(2)多吃如牛奶、米粥、面條、餛飩等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3)多吃如柑橘、香蕉、蘋果、獼猴桃等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菜水果;(4)多吃高蛋白、高維生素的食物,如此既能補充營養素,也能增強體質。
3.飲食限制。包括:(1)忌食過冷過熱的食物;(2)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3)忌食如魚等帶刺的食物;(4)忌食如骨頭、堅果等過硬的食物。
(八)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1.戒煙戒酒。因為吸煙、飲酒會致傷口愈合變慢,極易影響身體的恢復。
2.控制體重。體重較重者應積極減肥,從而控制體重,一方面可少食多餐;另一方面可適當運動。
3.控制原發病。對于有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基礎疾病病史的患者,一方面建議其規律服用降壓、降糖、降脂的藥物,另一方面建議其定期復查。
總之,房顫射頻消融術治療效果較好,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為了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不受影響,還需謹記術后相關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