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守護生命——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三面錦旗背后的感人故事
新聞來源:服務監管辦 王梅 發布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24-07-30 點擊量:1074次
你會如何表達感謝?是一句“謝謝”似春風拂過心間,還是一個擁抱給人無限力量?2024年7月剛過半,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黎明陸續收到三位患者家屬贈送的錦旗,對其表示謝意。
每一面看似微不足道的錦旗背后,都有一個溫暖的故事。錦旗上的字字句句不僅蘊含著一份真情,還是黎醫生為人民群眾提供專業、高效、精準醫療服務的具體體現,更是神經外科團隊一直以來矢志服務患者的縮影!
2004年從蚌埠醫學院本科畢業后,黎明順利進入市人民醫院參加工作,后在中山大學醫學院讀研究生,碩士畢業后考慮到家人均在馬鞍山,毅然決然繼續留在馬鞍山實現自己的醫者夢想。“我父母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大學生,他們參與馬鋼建設的情懷深深影響了我。”黎明醫生說道。“大大咧咧的性格”是同事們對黎醫生的最初印象。“我接觸的許多病人都是中低收入群體,他們淳樸、善良,我很喜歡接地氣地跟他們說話!”黎明醫生坦言道。
病人眼中的“家庭醫生”
患者王某,50多歲,2020年曾在市人民醫院神經外科黎醫生這兒做過手術,術后為了復查和關注病情變化需要,黎醫生和對方加了微信。此次王某因為高血壓病導致腦出血、肺部感染再次入住神經外科。為了打消家人的疑慮,黎醫生總是利用查房等時間跟患者家屬“套近乎”,關懷備至的問候徹底讓家屬放下心來。家屬對黎醫生坦言,“你盡力救,什么后果我們都可以接受!”科主任戴榮權組織全科醫生病情討論后,決定由黎醫生作為主刀醫生為其進行開顱手術清除血凝塊。在麻醉手術科等相關科室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充分的術前準備并確定術中預案,黎醫生順利為王某實施了手術。王某痊愈出院后,一直在他那兒復查。黎醫生說,“我就像他的‘家庭醫生’,只要有事他就會給我打電話咨詢,我也是毫無保留地告知。”
黎明副主任醫師手持錦旗
醫術精湛為高齡老人解除病痛
83歲的患者馮某,因腦梗后慢性硬膜下血腫導致偏癱、精神萎靡,在外地醫院救治無果后,來到醫院神經外科就診,黎醫生接診了該患者。考慮到患者腦部血腫漸行性增大和加重,隨時有生命危險和更嚴重的并發癥發生,黎醫生在匯報科室負責人后,帶領手術團隊為張某急診行腦部血腫清除術。在麻醉手術科、輸血科等相關科室的保駕護航下,黎醫生術中憑借精湛的技術,順利為張某實施了血腫清除術,有驚無險地度過了手術難關。術后經過精心治療和護理,張某的手、腳均能活動了,偏癱癥狀也隨之消除。“太神奇了,我是躺著進來的,現在走著出院了。”張某及家屬激動地說道。
“六次腰穿”——外科醫生的溫情呵護
67歲的患者陳某,在外院行動脈瘤栓塞的介入治療手術。術后從清醒到昏迷, 病情有惡化趨勢,家人很擔心,多方打聽后來到醫院神經外科尋求進一步治療。該患者病情復雜、風險高,來神經外科后一直處于深昏迷狀態,且手部還有去皮層強直癥狀。“腰椎穿刺”是非常好的治療手段,但“腰椎穿刺”屬于有創操作,容易誘發腦疝導致死亡。為了爭分奪秒救治患者,黎醫生頂住巨大壓力,反復與家屬交代病情和治療方案,爭取家屬理解和同意。黎醫生的真誠打動了患者家屬,同意他為徐某“腰椎穿刺”,以最后一搏來爭取最好的結果。前后經過六次腰椎穿刺,徐某的癥狀得到了逐步緩解,好轉的跡象逐漸顯現。正當大家感覺松了一口氣的時候,徐某又因使用“雙抗”藥物出現了消化道出血癥狀。經過積極的止血治療,徐某終于轉危為安,最后經高壓氧治療后,徐某手、腳均能活動,痊愈出院。
一面面錦旗是一份份肯定與信任,更是沉甸甸的責任與鞭策。“堅持搞業務,為科室發展不遺余力,盡我所能去嘗試、去創新,希望科室越來越好!”黎明醫生說道。神經外科始終堅持以“患者為中心”的工作理念,用嚴謹與細致、堅韌與堅守,認真對待每一名患者,用心守護每一份來之不易的褒獎,這便是神經外科團隊最樸實的期盼和最堅定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