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越來越暖和,但是人的精神狀態好像越來越差了。如果你持續反復失眠,心情低落,或焦慮煩躁,還總是想“發瘋”,那你可能是受到季節影響了。
每年春天的3至5月份,是焦慮癥、抑郁癥、躁狂癥等精神疾病的高發期,復發率甚至可以占到全年的70%。
春天氣壓低,天氣變化快,一會冷一會熱,很容易使大腦分泌的褪黑素和血清素的分泌平衡,進而導致身體代謝功能和神經功能失調。這些變化反映在人身上,就會表現為情緒不穩定、焦慮、失眠等。而人的情緒不穩定,認知、情感和行為也會失控,同時光照時間突然增加,可能誘發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躁狂發作。而光照不足人群,如抑郁患者對光變化更敏感。所以,每到春天,患躁狂和抑郁的人會比其他季節更多。
春季花粉等過敏原增多,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升高,可能加劇抑郁癥狀,部分抗抑郁藥本身有抗炎作用。
女性在春天更容易受到季節影響,古人常說“女子傷春,男子悲秋”,而現代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經驗也顯示,女性抑郁癥發病率是男性的近兩倍。如果你是很容易焦慮抑郁失眠的女生,在春天更要注意調節心情,保護心理健康。
預防精神心理疾病復發的措施
1.觀察復發的跡象
在氣溫起伏不定的時節,患者家屬需要時刻留意天氣的起伏,加強對精神疾病患者的科學護理。
同時,注意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情緒起伏、睡眠狀況以及日常習慣,提前預防潛在問題。一旦發現病情出現反復或加重的跡象,應立即尋求醫療幫助。
2.嚴格遵守醫囑
在春季這個敏感時期,家屬務必遵醫囑,堅持規范治療,切勿擅自中斷治療。要監督患者按時按量服藥,不可隨意減量或停藥。同時,家屬需與醫生保持密切溝通,定期帶患者復查,以便醫生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3.參加社交活動
家屬需要引導患者參與簡單的勞動或社交活動,同時要戒酒、控煙,保持生活規律,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和娛樂。此外,要保持心理平衡,盡量避免情緒刺激,減少誘發因素。
4.保持良好心態
患者應始終保持積極心態,及時調節情緒。若發現病情持續惡化,甚至出現自殺傾向或攻擊行為,家屬應立即送患者前往精神專科醫院進行檢查,并向精神科醫生尋求專業援助。切勿忽視這些信號,以免延誤治療。
隨著季節交替和氣候變化,精神疾病進入高發期,做好預防工作尤為重要。同時,家屬需密切留意患者的情緒波動,發現異常時應盡早向專業精神科醫生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