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防控常見問題釋疑 為健康工作,為工作健康 ---做好職業防護
新聞來源:馬鞍山市市人民醫院 發布者:管理員 發布時間:2018-05-30 點擊量:12819次
感染防控常見問題釋疑
為健康工作,為工作健康
---做好職業防護
n 什么是標準預防?標準預防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標準預防措施是指提供醫療服務時認定所有的患者都可能具有潛在傳染性的一種觀念。其內涵主要有三點:①將所有患者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視為有傳染性,需進行隔離,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傳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傳播;②強調雙向防護,既要預防疾病由患者傳至醫務人員,又要防止疾病從醫務人員傳給患者;③根據疾病的傳播途徑,采取接觸、空氣、飛沫隔離措施,其重點是洗手和洗手的時機。
標準預防的主要內容有:①洗手和手消毒(手衛生);②在處理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有潛在傳染性物質時或預計上述物質會發生飛濺時需要正確地使用個人防護設備;③及時、正確地處理使用后被污染的儀器、設備和布類,防止微生物污染其他患者和環境;④小心處置銳器,醫療活動中預防銳器傷的發生;⑤注意環境控制,對環境進行日常清潔和衛生處理;⑥正確處置醫療廢物。
n 暴露于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體液后是否需要注射乙型肝炎高效價免疫球蛋白?
醫務人員發生職業暴露后,如果患者HBsAg或HBcAb陽性,應根據醫務人員的自身情況及時進行針對性處理:①醫務人員HBsAb或Anti-HBs陽性,則不需要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或HBIG;②如果醫務人員HBsAg或Anti-HBs陰性,并且未注射乙型肝炎疫苗,在24h內注射HBIG 200U/ml,并在一周后接受HBV疫苗注射;③如果醫務人員HBsAg或Anti-HBs陰性,已完成疫苗注射但未產生抗體,則在24h內注射HBIG 400U/ml,并補一劑疫苗;④如果醫務人員HBsAg或Anti-HBs陰性,正在接受疫苗注射但未產生抗體,則在24h內注射HBIG 400U/ml,并繼續完成疫苗注射;⑤對患者情況不明時,按患者HBsAg或HBcAb陽性的情況處理。
n 梅毒患者用過的針頭刺傷需要注射長效青霉素嗎?
雖然醫療文獻中證實梅毒可經皮膚刺傷傳播,但對被梅毒患者用過的針頭刺傷是否需要使用青霉素等預防性藥物存在一定的爭論。中國臺灣醫療人員安全衛生中心仍然建議對發生梅毒職業暴露后的醫務人員預防性注射青霉素,并在暴露后3個月回訪,追蹤檢查梅毒抗體。
n 發生HCV職業暴露后如何處理?
據研究,發生HCV職業暴露后平均感染率約為0.5%,類似于職業性HIV暴露的感染率。當前還沒有制定醫務人員有效地預防HCV的措施。暴露于HCV抗體陽性的病源后,醫務人員應該進行基線檢測,并于暴露后4~6個月追蹤檢查HCV抗體和轉氨酶,在暴露后4~6周間可做HCV RNA檢測,以早期診斷HCV感染,出現急性感染癥狀后應立即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