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與臨床各科(如內科、外科、婦科等等)的醫生交往較多, 一般對病理科很少了解,或感到神秘。腫瘤患者幾乎都需要病理科的幫助,如果您周圍有人需要,您可以提醒他。在此作一小小的科普,介紹病理科:
1.病理科是什么?
病理醫生主要幫助臨床醫生,鑒別病變,尤其是區分腫瘤的良、惡性。但病理只是從某一個角度觀察患者病變的良惡性,有時有“盲區”,不全面。病理是一種獨立的醫學學科,他可以細分為骨科病理、婦科病理、胃腸病理、神經病理、口腔病理、泌尿病理等等十多個專業病理亞科。
2.病理醫生如何做?
手術醫生切下腫瘤(或其他病變)的一小部分或全部(稱為:標本),與病情介紹(病理申請單)一起交給病理科,病理技師將標本制成常規石蠟切片(先把腫瘤浸在石蠟中,用特制的切片機再做成一種薄到透明的膜,然后貼到玻璃片上去染色。我們使用德國的萊卡切片機(精確度達千分之一毫米),病理醫生用顯微鏡觀察切片,參考申請單上描述的患者基本情況,綜合分析。然后用書面報告把病理情況提供給臨床醫生參考(僅僅是參考)。整個過程需要3-5個工作日(節假日順延)。遇到病理學疑難問題(約2%),可能需要數周時間進一步特殊染色、免疫組化、會診討論等等仔細分析。
3.病理報告是被稱為醫學的“金標準”嗎?為何只是“參考”?
是被稱為金標準,但只是在一定條件下是。如果把整個腫瘤連同它周圍的一些正常組織都完整切下交給病理科,病理鑒別良、惡性的本領最高(很接近100%)。如果只切下一部分腫瘤,病理的精確性就差了。一般情況下,切下得越少,切得越碎,精確性越差。因為即使同一個人的腫瘤,常是不均勻的:可能有的部分是高惡性,有的部分是低惡性,有的部分根本沒有惡性細胞。有的惡性細胞看似良性(比喻成披著羊皮的狼),有的良性細胞看似惡性(比喻披著狼皮的羊)。但有的惡性細胞會鉆到周圍的正常組織中,這是很重要特點之一。如果沒有連帶一些腫瘤周圍組織給病理醫生,或切得太碎,就可能看不出這種現象,病理診斷就不精確。經過內窺鏡、穿刺獲得標本,對患者肉體損傷小是優點,但對病理就不如切下一塊組織精確。需理解,醫學中的任何診斷方法都有局限性,都不能看作絕對可靠的。“金無足赤”,病理也一樣。所以臨床醫生的高明就是需要依靠分析患者的各方面情況來作出判斷。
4.手術中“冷凍”快速病理是什麼?
是一種術中快速病理檢查方法。優點是快(接到標本后僅需30分鐘左右,而不是72小時),惡性腫瘤患者進一次手術室就可以完成大手術。具體如下:手術醫生有時需要在術中了解腫瘤的情況,切下一小部分腫瘤(統稱:“標本”)交給病理科,病理技師將其在專用設備內迅速凍硬,作冷凍切片,供病理醫生分析。需注意‘冷凍’最致命的缺點是精確度較差,只能供手術醫生初步參考。即使在做了冷凍,余下的標本一般都再做精確的常規石蠟切片對照,最后(一般再等3-5個工作日,偶爾兩周)判定的良、惡性才是確切的。“冷凍”對于患者有風險性或潛在的危害性是病理界公認的事實(詳見“冷凍知情同意書”) 。所以有些手術醫生或患者寧可先做個手術切一塊標本,或局部切除腫瘤,等精確常規石蠟切片病理報告,然后再決定是否做下一步大手術。
5.作冷凍前要作何準備?
由于冷凍病理檢查解釋為法規所列的有風險的特殊醫療檢查,患者有權知道自己可能面臨的情況,有權接受或拒絕檢查(可采用其他方法替代)。除手術、麻醉等同意書外,要在術前請患者填寫“病理知情同意書”。這不但是讓患者知情,也是再一次提醒醫生給患者手術和診斷時要千萬小心。有些患者不愿承受壓力,可委托親屬了解情況(您委托的親屬最好是能完全了解您的意愿),并簽署“病理知情同意書”。有問題可在術前到病理科找值班醫生詢問。知己知彼,防患于未然。
6.病理科醫生的資歷?
病理報告須病理醫師簽發,一般簽報告的病理醫生需要正規大學醫療系本科或以上學歷,然后再經過3年病理住院醫師培訓,只有高年資的主治醫師或主治醫師才有簽發報告的資格。
7.上面病理知識全面嗎?
不全面。醫學是很廣泛的知識,病理科是與內科、外科、婦科、兒、骨科、等科并列的專業(“衛生部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病理學中的有些內容,連手術醫生也不知曉。(這就像您拿一本《詞海》,幾乎可以難倒所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