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 安徽廬江 卓銀霞
我們已經結束了武漢抗疫的使命,現在已是到達廬江縣修整的第三天了。為期近50天的抗疫歷程,現在想來如同做夢一般,現在的心態也如同闖關成功后的喜悅。結束隔離歸去時,我們可以自豪地向領導匯報,我們踐行了當初的誓言:“不辱使命,安全歸來”。
回首這48個日日夜夜,卻也頗多感慨!人生短短幾十年,很快就過完了,在這有限的生命歷程中,能有一些特殊的經歷為我們的生命涂上濃墨重彩的一筆,該是多么有意義和幸運的事情啊!所以,我總是樂于走不同的路,盡力去嘗試不同的生命體驗。而這諸多經歷中,我最引以為傲的卻是這次能以一名普通護士的身份來到武漢,盡自己的職責和使命,作為千萬護理同胞的普通一員被國家和人民需要著。當外界稱呼我們為“戰士”或“英雄”時,我們絕大多數人都不敢這樣認同自己,因為我們都深深地知道,我們只是像平時一樣做著自己的本職工作而已。
從2月9日開艙到3月8日休艙,短暫修整后再相助協和西院,我的心路歷程也從最初的緊張、不安、焦慮到后來的踏實、堅定。猶記得最初一段時間,因為倒夜班以及身心的壓力,經常會出現心悸、無力的一些癥狀,總是擔心自己感染了或者突然倒下。而當時最后悔的就是臨行前的那個早上走得太匆忙,沒來得及多看孩子們一眼,沒有親吻她們一下。即便有些憂慮,但當我們穿上厚悶的防護服進入艙內時,卻又忘記了一切。即便呼吸困難,舉步維艱,我們每個人仍然都在從生理、心理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盡可能地去幫助患者。記得我們開艙的前幾天,有一個60多歲的阿姨接到通知老伴去世的電話,哭得傷心不已。人說“少年夫妻老來伴”,一輩子的恩愛夫妻,到老了卻連最后一面都見不著。而這種情況在這次疫情時是非常常見的,我們每一個人都無能為力,能做的真的很少。后來有一次碰到一個叔叔,他找到我說,他老伴在隔壁江蘇隊的2號艙,他們想調到同一個艙,并說協調了一天沒有成功,問我能不能幫幫他。我一聽就知道這里有諸多困難,因為雖然兩個艙從地理位置上來說很近,不過百米,但是要走過來卻是很難。這里需要層層匯報,層層協調,而且涉及到從污染區到緩沖區,甚至清潔區,然后再逆向進入另外一個污染區的問題,看似簡單,在這特殊時期,卻涉及很多院感防護問題。于是我試圖勸說他們安心在各自艙內接受治療和護理,可是當他說,因為他最近頭疼厲害,癥狀比較明顯,他老伴擔心,怕萬一再也見不著他時,我講了一半的話突然停止了,內心里突然像被什么觸動了,我看著他,定了一下,然后輕輕地對他說:“叔叔,你等我通知”。轉身我就想辦法和江蘇隊的護理站聯系上了,講明了患者的情況,同時也匯報外圍,幾經周折和多方努力,當天下午我們臨下班前,那位患者的老伴如愿轉來我們艙。還有很多類似的事情,這其中很多事,在平時都是很小的事情,有的甚至算不上事,可是在這特殊時期,做起來卻很難,有的甚至辦不到。但我們每一個都是在想辦法幫助著患者,從內心真誠地為患者做著我們能做的一切,患者也是從內心真誠地感激著我們。醫患關系達到了和諧的巔峰,優質護理在疫情時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彰顯。我們讓武漢人民感動,武漢人民也不斷地感動著我們,臨別之際,依依惜別,情真意切地感言,夾道歡送,回來時家鄉人的迎接……
這一切都不得不讓我們感嘆:人間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