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病區再現感人一幕,一對年輕夫婦多次被婉拒后,仍執意帶來兩面錦旗以表達對醫務人員最誠摯的謝意。其中的男士是風濕免疫科患者,他與科室之間又有怎樣的不解之緣呢?
該患者兩年前無明顯誘因下出現腰背痛,伴雙下肢酸痛,癥狀反復發作逐漸加重,出現泛發性濕疹、活動受限、睡眠障礙、情緒焦慮等,在多家醫院多個科室就診,先后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強直性脊柱炎、脊柱關節炎、泛發性濕疹等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深受困擾,生活、工作一團糟。幸運的是,患者輾轉至風濕免疫科就診并收住院。科室團隊經過全面病史采集、查體及輔助檢查,對相關疾病進行鑒別,其中查體發現全身有多處對稱性壓痛點,最終明確診斷為纖維肌痛綜合征,予免疫調節、炎癥控制、抗焦慮等綜合治療,病情漸趨好轉,現患者工作、生活恢復正常。
患者住院就診期間,針對其知識層次高、理解力強的特點,風濕免疫科主任謝向良總是與其充分溝通交流,針對疾病發生、發展與轉歸等話題給予深入淺出的講解,消除了患者的疑惑,增強了信心與勇氣。董丹丹主治醫師待病人如親人,每日查房總是親切和藹的解釋,耐心細致的診療,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其他醫護人員也給予很多關心、照顧,營造了醫患和諧的濃厚氛圍。
風濕免疫科自成立以來,始終努力踐行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為大量疑難性疾病提供了系統性最終解決方案,為眾多患者解除了病痛。在纖維肌痛綜合征臨床診治上,科室逐步形成了以量化評估、綜合治療為特色的診療路徑。科主任謝向良現為海峽兩岸醫藥衛生交流協會風濕免疫專業委員會纖維肌痛綜合征學組常務委員,一直關注此類功能性風濕病的理論與實踐。
【科普鏈接】
纖維肌痛綜合征(FM)是一種以慢性全身廣泛骨骼肌肉疼痛為特點,伴隨有疲勞、睡眠障礙、焦慮抑郁等癥狀的臨床綜合征。全球發病率約為2%~8%。纖維肌痛綜合征可以發生在各個年齡群體的患者中。纖維肌痛綜合征發病機制與中樞神經遞質失衡造成“中樞敏化”現象相關,涉及疼痛傳導、情感體驗與覺醒的相關信號通路調節。
該病的診斷要點:不明原因出現全身多部位慢性疼痛(壓痛點),伴軀體不適、疲勞、睡眠障礙、晨僵以及焦慮、抑郁等,經體檢或實驗室檢查無明確器質性疾病的客觀證據時,需高度警惕纖維肌痛綜合征。
目前纖維肌痛綜合征藥物治療包括三環類抗抑郁藥、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及普瑞巴林、阿巴噴丁等,如疼痛明顯者可酌用NSAIDs、阿片類鎮痛藥等。纖維肌痛綜合征臨床表現呈多樣化,需要根據個體癥狀考慮聯合多種藥物對癥治療,制定多種模式綜合治療策略。非藥物治療包括心理疏導、認知行為療法、功能鍛煉等,與藥物治療聯合可以明顯提高療效,減少藥物不良反應,有益于患者的長期疾病管理。
纖維肌痛綜合征是一種“真實存在”的疾病,個體癥狀呈“多樣化”,可能伴隨患者終生,需要醫者慧眼識病、身心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