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你,誰是“萬能獻血者”,你肯定不假思索地說出O型人群。事情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來聊一聊關于血型那些事。
根據國際輸血協會(ISBT)的認定,目前共發現有36種主要的血型系統,300多種抗原,1700多種等位基因。我們最常說的有兩種紅細胞血型系統——ABO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所謂的萬能供血者O型來自于ABO血型系統大家族,而人們口中常說的熊貓血則是來自于Rh血型系統大家族。
ABO血型系統常見的有A、B、O、AB型四種血型。紅細胞膜上有A或B抗原稱之為A型或B型,兩者都有為AB型,兩者都沒有為O型。而每一種表型又有很多亞型,如A型有A1、A2、A3、Aint、Aend、Am、Ax、Ay、Ael等亞型,B亞型分為B3、Bx、Bm、Bel等,它們都是經血型血清學實驗檢測,以抗原性弱為主要特征的多種表型。前不久,在醫院發現血液科一名患者,其初次血型鑒定試驗中正定型為O型,反定型為A型。交叉配血試驗A型血與O型血都與患者血液相容,給血液相容性檢測帶來較大困難。后經輸血科醫生多次試驗后研判得出其為A型血型抗原減弱,在后續的輸血過程中,患者輸注A型血液也未出現不良反應。
ABO血型抗體存在于所有缺少相應ABO抗原的成人血清中,如A型人血清中含有抗-B,O型人血清中含有抗-A、抗-B和抗-AB。ABO血型不合輸血,會發生血管內溶血性輸血反應,癥狀有彌散性血管內溶血(DIC)、腎衰以至死亡。所以在輸血時要求輸注同型血液成分。如O型人群血漿中含有的抗-A、抗-B則會對其他血型人群血液中紅細胞表面抗原對應A抗原、B抗原進行識別、結合,激活體內補體系統,對受者紅細胞膜進行大肆破壞,造成血管內溶血、發熱反應、過敏反應,嚴重可致患者死亡。
Rh血型系統目前發現的等位基因已有490多個,具有臨床意義的抗原有D、C、E、c、e。Rh血型抗原只存在于紅細胞膜上,不存在于其他組織細胞膜及體液、分泌液中。Rh血型抗體是由妊娠、輸血或其他明確原因產生的同種免疫抗體。
目前臨床一般所指Rh陽性與Rh陰性,是指紅細胞上是否有D抗原而言,而D抗原者為RhD陽性,簡稱Rh陽性,反之為Rh陰性。Rh陰性人在接受陽性血后,至少有20%會對D抗原產生免疫反應并產生抗D抗體,這些患者在第2次輸注D陽性紅細胞時會發生嚴重的溶血反應,可能在輸血后既刻發生,也可能是遲發性反應。Rh陰性婦女,在第1次妊娠時胎兒如果是陽性,則胎兒紅細胞會通過胎盤進入母體并致敏,當該婦女再次妊娠時,就可能發生Rh抗D引起的新生兒溶血病。
從上面我們就可以看出,小小的血型也蘊藏著大大的學問,“萬能獻血者”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對于我們輸血科而言,更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術,把好輸血的最后一道關卡,為患者輸血安全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