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反應是輸血極其嚴重的并發癥,是輸血后受血者體內紅細胞發生非生理性破壞的一種輸血反應,死亡率高達20%-60%。
1.原因
1)血型不合:引起以紅細胞破壞為主的免疫反應。
2)非免疫性溶血:輸入有缺陷的紅細胞引起。如過期、過度預熱或加了不等滲溶液。
3)自身免疫性貧血的患者其自身抗體破壞輸入的紅細胞。
2.臨床表現:
輸入少量血后,輸血25~50ml后,出現頭痛腰背酸痛、寒顫、高熱、呼吸急促、血壓下降和休克。
手術中出現不明原因的廣泛滲血,血壓下降,應想到溶血反應的可能。
出現血紅蛋白尿、溶血性黃疸,DIC,可急性腎衰致死。
3.治療
1)立即停止輸血。
2)早期應用皮質激素:地塞米松 或氫化可的松,減輕免疫反應
3)抗休克:擴充血容量。對休克嚴重及有出血傾向的,輸新鮮同型血或冰凍血漿。
4)保護腎臟:靜脈輸入5%碳酸氫鈉溶液,堿化尿液,防止腎小管阻塞。用利尿藥加快游離血紅蛋白的排出。腎衰可透析。
5)嚴重者考慮換血療法:清除異性紅細胞及抗原抗體復合物
4.預防:
1)嚴格執行配血和輸血的核查,杜絕錯誤輸血。
2)嚴格遵守輸血操作規程,不向血內加藥物,嚴格掌握輸血預熱溫度。